景宁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长三角”和“海西区”两个国家级发展战略的复合区。近年来,景宁县大力支持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并推行了一系列举措,浙商(景商)回归工作取得扎实成效。2014年,全县浙商回归资金达到7.7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258%,同比增幅202.7%,增长幅度为历年来之最,全市考核排名第一。2015年1-10月份。完成“浙商回归”到位资金9.36亿元,完成任务数的187.2%,年度有望再创新高。其中,由浙商(景商)回归投资的外舍古镇、外舍大酒店、西汇民族度假村、金格万品城、青风制冷、伊利物流等重点项目地有序推进,为推动浙商创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搭建“大平台”,为浙商回归“筑巢”
依托“新山区、新园区、新景区、新城区”四个新区,全面加强浙商回归承载平台建设。针对四个新区建设,全面筛选优化重点对外招商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近200亿元。围绕发展“新山区”经济,凸出我县特色,以茶叶、毛竹、香榧为三大主导产业,深入包装生态农业、农庄经济项目。围绕“新园区”建设,按照“两轮驱动,集聚产业”的发展思路,以拓展工业发展空间为点重点,着力推进丽景园、生态创业小镇平台建设,包装先进装备制造、医药食品饮料等生态工业项目。围绕“新景区”和“新城区”建设,立足优质旅游资源开发单体,全面包装现代服务业项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推进“民族经济”和“畲族文化”两个总部,全力打造“中国畲乡、小县名城”,为浙商(景商)回归创造良好地创业创新平台。
二、盯引“大项目”,为景宁发展“引凤”
紧紧围绕“引进一批事关县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这一核心目标,引进了外舍古镇、外舍大酒店、西汇民族度假区、游艇俱乐部项目、年产1200万米水性生态纺织品深加工项目、张一元惠明茶产业园等一批浙商(景商)回归重大项目。外舍古镇项目自2014年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0多亿元,外舍大酒店完成投资1.6亿元,西汇民族风情度假区项目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98亿元,为景宁县浙商回归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了进一步增强浙商回归工作的凝聚力,提升浙商回归工作的服务水平,开展超亿元招商引资项目县领导“领衔破难”工程,共安排25个超亿元招商项目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突破和盯引项目推进,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和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领责”,来分别进行对接联系。
三、促进“大联动”,为创业创新“巢暖”
景宁县外出创业群体占全县总人口近三分之一,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小超市”、“小水电”、“小宾馆”的“三小”产业。依托在外景商优势,细分景商群体,针对成长型景商,提供最大扶持力度,支持其做大做强;针对成熟型景商,提供有利条件,积极引导其回乡投资兴业、建设生产基地等,助推企业发展;针对成功型景商,鼓励景商企业总部回迁,让其充分享受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目前,全县已组建有北京、天津、兰州、西安、四川、云南、上海、山东、江西、重庆及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绍兴等15个异地景宁商会和县食用菌商会、新生代企业家联合会,发挥商会、行业协会力量,形成商会、行业协会大联动局面,全面推进浙商(景商)回归工作。积极与各驻外景宁商会建立联系制度,组织开展畲乡民族政策推荐进商会、景商新春联谊、“景商回归”创业创新工作座谈会、县领导“商会行”等系列活动,积极参与商会建设工作和日常活动,充分利用商会自身平台和异地商会互动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宣传推介,鼓励浙商(景商)回归创业。
四、提供“大服务”,让回归浙商“凤飞”
签约是基础,落地则是根本,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吸引项目落地的关键。发扬“店小二”精神,最大力度地支持浙商(景商)创业创新,积极为浙商(景商)回归项目提供主动服务、全程服务、精准服务。一是责任清单制。今年建立县两位主要领导“1+2+10”责任清单工作机制,联系1个省外商会、盯引2个重大项目、服务推进10个浙商回归企业。县领导亲自对接浙商(景商)回归项目,多次带领相关部门,外出招商,进行对接项目,并走进外舍古镇、金格万品城等浙商(景商)回归项目,了解项目推进工作情况,调研推广效率较高项目的典型经验,走访存在典型困难、问题项目,并建立项目清单制度,限时解决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成立项目指挥部推进项目、服务落地机制。由县政府领导当总指挥,从全县乡镇、街道和部门干部抽调组成工作团队,集中办公,推进浙商回归项目落地。三是推出“县长每周协调重大招商项目工作机制”。每周利用半天时间,县长就一个重大浙商回归项目,听取招商局、意向开发商、招商项目责任单位对工作进度、工作难点、工作举措进行汇报,现场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当场破解落地中的难题。四是积极整合景宁民族优惠政策,并积极开展“小分队招商”、“专业精准招商”、“商会推荐招商”、“走进浙商(景商)、破解难题、推进回归”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向社会推荐畲乡景宁。今年还争取到民族税收政策,即在景宁的新办企业可免征地方留成部分10年。通过开通全县招商引资网站、招商微信微博平台、开办《招商简报》,精心编制全县《招商手册》、《招商项目》等,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县的优势,不断将民族政策优势与生态优势、产业优势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