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在丽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支持浙商创业创新”这一主题,充分利用在外缙商“第一资源”,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浙商回归)“一号工程”,建机制、搭平台、筑网络、优环境,全力构建“大招商”格局,成效明显。1-9月,缙云县共引进浙商回归项目27个,实际到位资金17.5亿元,完成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占全县实际利用内资的53.5%,成为缙云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是以信息库建设为抓手,精准对接抓回归。
缙云县常年在外经商创业人员近10万,其中仅异地商会会员企业约2100多家,主要分布在京、沪、粤、桂、闵、滇、川、冀、苏、鄂、琼等省市及本省各市,涉及灯具照明、带锯床营销、房地产、商贸物流、服务业、农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等多个行业。为充分利用在外缙云人在资本、信息、技术和市场资源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我县建立完善在外缙云人信息库,全面录入在外缙商工作地点、联系电话、经营产业、投资意愿等具体信息。目前已入库1585人,基本覆盖了在外缙籍党政军、商界、侨界、科技、文化等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同时,依托在外缙商信息库,创新实施目标群分析法,根据不同群体量身定做推介主题、推介内容和推介方式,实现了招商项目的精准对接。今年3月,县委主要领导带队赴江苏、上海等地,与商会对接,成功签约了由科赛集团投资约35亿元的城镇化及工业园区建设战略合作项目、投资约20亿元的植物纤维项目,由上海莲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约20亿元的高端养老养生项目。
二是以乡情亲情为纽带,激发情结抓回归。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建立实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赴在外缙商集聚地招商制度,充分利用每年两次(清明和重阳)的仙都轩辕黄帝祭祀和春节等有利时机,定期举办项目推介会、重大项目投资洽谈会等活动,通过新春恳谈会、慰问缙商家属、带着留缙亲属去招商等方式,巧打“亲情牌”。积极发挥在外缙商“领头雁”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实行县领导联系异地商会制度,加强与15个异地商会商会会长、重点会员企业等沟通联系,架起了浙商(缙商)回归的新桥梁。今年以来已接待客商140余批次1500多人,陪同客商实地考察120余次,足记遍及全县各个乡镇(街道)。
三是以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核心,高效服务抓回归。
创新审批方法,实行全程代理的高效服务方式。针对招商项目落地难的问题,实施项目审批倒逼提速制度,落实项目“行政审批限时办结、审批服务进度公示”制度,把项目推进的时序进度细化到具体时间点,责任落实到岗到人,采取“以目标倒逼执行、以时间倒逼进度、以排名倒逼提速、以督促倒逼提效、以问责倒逼落实”的方式,对项目审批进行全过程监控,倒逼审批部门提速。特别是丽缙五金科技产业园的浙江东亿磁业有限公司年产45万台干湿两用吸尘器生产线项目,自土地摘牌之日起,仅用了55个工作日,办妥项目施工许可证,创造了项目行政审批的“最高速”。
9月以来,为确保全县招商引资项目早落地早投产,进一步发挥招商引资(浙商回归)对有效投资、生态产业培育的重要支撑作用,缙云县建立领导挂钩联系和协调制度,开展全县招商引资(浙商回归)工作百日攻坚活动,对全县27个在谈、12个在批在建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张跟踪表”的“四个一”运行机制,由党政领导“亲自挂帅、亲自领办”,推动重大招商项目的洽谈、落地和建设工作。建立“旬督查、月讲评、月通报”制度,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同时制定县领导联系异地商会工作方案,对15个异地商会和3个正在筹建的异地商会,分别由32名县领导对接联系,进一步加强与在外浙商(缙商)企业的沟通交流,增强回归凝聚力,提升回归服务水平,推动浙商(缙商)回归工程的深入实施。 |